9月11日,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河北環保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海草床生態恢復保護實踐與法治協同研討會”在唐山市曹妃甸區成功舉辦。來自政府部門、社會組織、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等百余位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海草床生態修復與法治保障開展深入交流,為推動我國海草床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匯聚智慧力量。

開幕式:凝聚共識,共話海草床保護使命
開幕式上,河北環保聯合會黨支部書記郭電光主持會議并強調,會議旨在推動海草床保護從技術修復走向法治保障。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指出,海草床作為關鍵藍碳系統,在固碳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作用顯著,基金會近年來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協同關鍵議題,開展了兩期能力建設支持計劃,資助全國12家環保社會組織開展相關活動或組織召開研討會。本次海草床生態恢復保護實踐與法治協同研討會正是該計劃的延伸和因地制宜的生動實踐。基金會將持續發揮公益平臺優勢,支持海洋生態保護的科技創新與法治建設,推動形成系統保護格局。曹妃甸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郭海軍表示,曹妃甸始終堅持生態優先,未來將從規劃、科技、監管和社會參與四方面強化海洋生態保護。華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瑩和河北環境工程學院校長孫京敏分別結合高校優勢,表達了在科研、人才培養及政策研究方面支持海草床保護的意愿。

主旨報告:聚焦實踐,解析海草床保護核心議題
主旨報告環節,三位專家從不同角度深入解析海草床保護。河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海洋地質調查所工程師王鍇分享了曹妃甸海域通過人工種植、生境改善等措施實現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恢復的實踐經驗以及成果。自然資源部秦皇島海洋中心副主任、正高級工程師屠建波系統介紹了海草床調查監測的技術方法及在生態決策與藍碳評估中的應用。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研究員周毅分析了黃渤海海域鰻草等優勢物種分布與退化現狀,結合監測數據評估了海草床在碳封存、水質凈化等方面的生態價值,提出推動海草床保護從生態修復向碳匯計量、政策支持全鏈條發展的路徑。



隨后,天津南開曹妃甸友誼學校學生代表宣讀了《海草床保護倡議書》,呼吁公眾節約用水、減少污染、積極行動爭當環保宣傳者,讓“守護海草床”成為全民行動。

立法研討:法治協同,筑牢海草床保護制度基石
下午的立法研討聚焦“規劃引領與法治保障”,30余位專家、工作者參與交流。正潤集團副總裁郝明亮從規劃編制角度提出海草床保護與區域發展協調的建議。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岳衛峰結合地方立法實踐,探討了地方性法規在解決特定生態環境問題上的精準性,提出將海草床保護納入立法議程的思路。河北省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正高級工程師劉會欣,通過曹妃甸海草床修復等案例,闡述了河北在海洋生態修復與水質改善中的成效,強調僅靠項目化治理難以實現長效保護,必須依托法治手段,明確監管職責、建立生態補償制度,為海洋生態保護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在隨后的“海草床保護立法短板與完善路徑”專題研討中,唐山市曹妃甸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唐山市生態環境局曹妃甸區分局、唐山市曹妃甸區農業農村局、唐山海警局曹妃甸工作站等多部門代表,圍繞“構建專門法規體系”“明確生態保護紅線機制”“細化執法協同與處罰標準”“推動藍碳價值市場化”“建立公眾參與機制” 五大方向展開討論。各單位結合職能與實踐經驗提出具體建議,通過跨部門對話凝聚共識,最終形成了系列立法建議,為完善海草床保護法律體系奠定了基礎。
多位專家在總結中強調海草床保護的緊迫性與立法必要性。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原總工程師王路光指出當前法律體系缺乏對海草床的專門規定,應加快相關立法進程。唐山市人大原副主任、 唐山市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魏文娜建議將海草床保護納入"十五五"規劃,在唐山率先劃定保護范圍、明確保護要求。在立法條件尚未完全成熟前,可先通過制定規范性文件開展保護,同時強化多部門協同審批機制。她還強調應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公眾對海草床生態價值的認知。中共河北省委省直機關工作委員會原紀工委書記、一級巡視員陳彥豐則提出應堅持保護優先、統籌生態與經濟發展,并推動會議成果轉化。專家共同呼吁系統整理會議建議報送主管部門,推動保護工作落地。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在總結中呼吁各方以此次研討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協作聯動,推動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共同筑牢近海生態屏障,助力美麗中國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此次研討會不僅系統總結了海草床保護修復的“河北經驗”,更在法治協同層面凝聚了多方共識,為推動全國海草床生態保護工作走向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注入了新動力。未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將繼續發揮公益平臺橋梁作用,支持海草床保護相關的科技研發與示范推廣,積極促進立法研究與政策建議轉化,拓寬公眾參與渠道,攜手各方共同推進藍碳生態系統保護納入國家戰略與法治體系,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由河北環保聯合會制作的海草床保護宣傳片,生動展示了曹妃甸海草床生態狀況及其在凈化水質、固碳釋氧和維護漁業資源等方面的重要功能。